网站公告列表     ◆标网:知识富!◆  *标网:知识库http://www.biaonet.cn/*  [admin  2008年10月8日]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您现在的位置: 标网 >> 处世 >> 处世礼仪 >> 饮食礼仪 >> 餐饮文化 >> 正文
  各国饮食礼仪对比——食物禁忌文化传统          【字体:
各国饮食礼仪对比——食物禁忌文化传统
作者:礼仪编辑…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604    更新时间:2007/12/31    
著名的人类学家马文·哈里斯(M.Harris)在给学生上人类学课时,经常让学生传看打开盖子的装有油炸蝗虫的日本罐头,还随时加上一句:“别太贪心,给你的邻座留一点!”欧美学生一般都厌恶昆虫食物,他的这种小技巧能够很快地让学生进入到文化差异的氛围。

   马文·哈里斯认为不同文化中的食物禁忌(被神话或是被厌弃)是动物的“额外用途”的理论决定的。人们选择某种动物为主要蛋白质的来源是由“最佳搜寻理论”(获取动物的支出/收益比最廉价)决定的。所以人类尽管是杂食动物,却只狩猎那些在最短时间得到最大热量回报率的动物。在印度,牛是神物不得宰杀。可是在吠陀时代,印度人一样吃牛肉。由于人口增长肉食越来越有限,吃牛肉对印度人来说就十分的不经济。因为用谷物饲养牛,有十分之九的热量和五分之四的蛋白质被浪费掉了,而奶牛将饲料转化为可食蛋白质比肉牛的效率高六倍,喝牛奶就可以避免这种浪费。加上牛可以耕作、粪可做燃料这些额外用途,它就成了圣牛。世界上有些地区讨厌猪的原因在于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口密度增加后,人与猪所需要的植物性食物发生冲突,人不能牺牲自己所需要的植物性食物喂猪。当地牛、羊等反刍动物在收益成本上优于猪,所以后者成为了不洁的食物。从文化上讲,人类自身选择最经济有效的食物供给方式与地缘物种分布有关,而在人类学家的眼中,宗教这个时候的作用就是“帮助人们做出了一种与先已经存在的有用的实践相吻合的决定”。

   马文·哈里斯把人类对肉食的渴望作为食物禁忌的基础和全书的总纲,文化传统和食物禁忌都由此展开。他指出,世界的主要宗教在仪式上屠宰牺牲的祭祀,起源于史前分享肉食的习俗。禁忌某种食物,实际上是为了更平衡地获得蛋白质的供应。

   《礼记·礼运》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礼实际上可以看成围绕肉食展开的一系列的仪式。在中国古代,无论牲畜饲养业如何发达,肉食供应肯定不能满足所有的人。当时不可能想到凭票供应这一类的方法,社会为了解决蛋白质供应问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按照社会等级压缩肉食的供应量,这样做的缺点是很容易引发不满和反抗。另外一个办法就是制定一套食肉规则(或者说是禁忌)和说教,让人们压制欲望,心安理得地接受缺乏肉食的现状,譬如宣称饭食和肉食是华夷之辨。其次是制作青铜礼器,以肉食供奉神明,使普通人不得觊觎,各等级的贵族则可以按照身份享用肉食。其三是按照年纪大小享用肉食。如孟子说:“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梁惠王上》)这些规则和说教混合在一起就是后来的“礼”。从人类的发展和进步规律看,肉食在前,饭食在后。先秦时代的礼制刚好相反,以饭食优于肉食而贬斥肉食。如果不是肉食供应有困难,谁不愿意满足口腹之欲呢?

   由食物禁忌与礼制的关系问题,使我们联想到礼的本质问题。它究竟什么呢?孔子讲是“仁”,是“克己复礼”。我们过去说这是消极的东西,从马文·哈里斯文化中的肉食禁忌来看,这其中确实有许多道理。“克己”应该是社会一个不得已的选择结果,如果无法抑制社会不断增长的对肉食的需求,社会分配的混乱无序会无休无止,所以克己为“仁”。作为政治家、哲学家,孔孟都看到了人口增长所带来的肉食供应匮乏现象。在重农抑商的传统社会中,除了建立一套游戏规则(礼)或者食物禁忌,并且遵守这套规则以克制人们的欲望之外,我们到现在也想不出什么更好的办法,所以,种种食物的禁忌和暗示就有幸形成了今天所谓的文化传统。

 
文章录入:标哥    责任编辑:标哥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不同国家的待客用餐礼仪
    大话黑龙江乡间礼仪食俗
    食全食美话饮食越南菜的“必…
    你知道各国吃鸡蛋的奇风异俗…
    你想了解关于阿拉伯人的饮食…
    近处观看英国——一个礼多于…
    使用筷子的学问和禁忌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标网http://www.biaonet.cn/ © Copyright 2008
    站长: 神雕 网站QQ群: 57351740
    ICP许可证:粤ICP备110074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