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列表     ◆标网:知识富!◆  *标网:知识库http://www.biaonet.cn/*  [admin  2008年10月8日]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您现在的位置: 标网 >> 口才 >> 交际 >> 名人交际 >> 正文
  李嘉诚:财富有尽 学识无穷          【字体:
李嘉诚:财富有尽 学识无穷
作者:交际编辑…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610    更新时间:2007/12/31    
    儒商李嘉诚谈从商与为学之道

    香港富商李嘉诚的成功秘诀如待人以诚、知人善任、躬身力行,早已被企业管理界奉为金科玉律,但他能有如此识见又离不开他对阅读和求知的重视。跟他谈商人的社会角色,他会引用司马迁的《货殖传》作解释;问他财富是什么,他的答案亦极具智慧。"不懂,便要学"是李嘉诚常挂在口边的说话。贴身追访李嘉诚超过半年的港台监制蔡贞停为本刊撰文(即《明报月刊》,揭开李嘉诚好学、博闻的一面。

    在过去的九个月里面,当制作香港电台电视部的《杰出华人系列--李嘉诚》一辑节目,与李先生会面了多少次?访谈了几多小时?已经数不清了,但是我很清楚记得我们正式访问的第一条问题。这条问题本来不在我提问的范围之内,是应李嘉诚先生要求而问的。他想向观众交代为什么过去很多传媒邀请他作个人专访或制作电视特辑,他都一概拒绝,但这次却破例答应,而且一做便要参与一个长达两小时的电视制作。

    这一段访问若放在节目内,会令人有宣传之嫌,我向李先生表明这问题我可以问,但一定不会播出。不过李先生为什么肯破例亮相荧光幕?这一点相信很多人都好奇想知道。

    "我也要佩服你们高层某位小姐(按:即广播处长张敏仪),她先找我的朋友向我游说,但我一口拒绝。接着,她亲身来和我谈,其中她提到一点,令我听后内心动摇。她说很多年青人都想知道人生应该怎样寻求一条正路?"李嘉诚回想自己从12岁开始投身社会工作,22岁创业,到今天在香港拥有长江实业、和记黄埔、长江基建及香港电灯四间上市公司。五十八年当中,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每日工作超过十六小时;就算至今日,他仍然每日上班,一年当中总拨出部分时间四出巡视海外业务。付出汗水,付出努力,便是走上人生正途的第一步。李嘉诚认为自己的经历倘若能够给年青人一点启示,那么要他"高调"一点亮相电视,也是值得。

    "我的人生历程与一般人不同。我没有童年,10岁便逢战乱要四处奔走。年青时为口奔驰,之后又为了事业不停工作,一直到今天。"短短几句话,便道出了自己的无奈。

    1928年出生的李嘉诚,在日本侵华那一年刚好10岁。1940年,李的父亲李云经带同一家,从家乡潮州南下香港,李的童年亦在这一刻划上句号。

    "在潮州城虽然我们家境并不富裕,但是父亲一辈都是读书人出身。记得小时候,父亲无论到哪里去都会带着我。当时我可以感觉到父亲是受人尊敬、被人看重的。到了香港,可能这里的生活比较忙碌,待人的态度明显不同,这一点印象我很深刻。我12岁到香港,可以说,从那时候开始,我变得很生性,很懂事,绝对不要给父母添任何烦事。"李嘉诚初到香港最深刻的印象,竟然是香港的世态炎凉,人情如纸。

    父亲来港后一年便因患上肺病入住公立医院,一家的生活担子便重甸甸地压在李嘉诚那瘦弱的肩膀上:"爸爸过世前一天,他忽然问我有什么话要跟他说,当时贫病交迫,他实在找不到什么话来鼓励我,所以只好反过来问我有什么话跟他说。"李嘉诚谈起自己童年孤立无援的境况,眼眶一红,悲从中来,但是随即以非常坚决的口吻说下去:

    "当时我很有自信地跟爸爸说--我们一家一定会过得好,我很庆幸自己当时能够很坚决地向父亲作出了这个承诺,我相信那一刻他一定感受到儿子那一份决心。"

    捧读《辞海》抢学问

    日军侵占香港的三年零八个月,是李嘉诚一生最艰难的岁月。父亲去世,他孤身一个人留在香港赚钱维持在家乡的母亲和弟妹的生活,但是这一段岁月依李嘉诚所言:"这三年零八个月,可以说是我一生之中最重要的。我现在仅有的少少学问,都是在这期间得来。当时公司的事较少,工作清闲,其他同事都爱聚在一起打麻雀,而我则捧着一本《辞海》,一本老师用的教本便自修起来,书看完了卖掉再买旧书。"人家说读书求学问,李嘉诚笑言自己是"抢学问",争分夺秒地把古圣贤书一笔一笔抄写在旧报纸上,加深记忆。

    在与李先生的交谈中,发觉他经常引经据典。说来惭愧,他援引的诗句,很多都是我听也未听过的。一次他问我喜不喜欢念诗词歌赋?我说:"喜欢,但是读过很快便忘掉了,不像你还随时可以背诵出来。"他笑笑口回答我:"那你一定是被迫念的,我是真的喜欢去读,所以印象会特别深。"我想一想这话也有道理,对自己真正喜欢的人和事,印象总是特别深刻。

    李嘉诚对知识看得很重,并没有因为失学而放弃对知识的追求。他自言到今天,没有一天不看书,不求新的知识。李先生习惯在睡前看书,书看到精采处,他会舍不得放下,继续追看直到把文章看完才肯关灯上床。在这样的晚上他绝对不敢看床边的小闹钟一眼,他说他怕知道自己看书看得这么晚,翌日便会提不起精神影响工作;不看闹钟,不理会自己因看书而减少了多少睡眠时间,翌晨5时59分闹钟一响,他便照样起床,迎接六时正的电台新闻广播,一天的开始。

    在长江实业集团工作了二十六年的洪小莲说:"李先生常说的一句话是--不懂便要学。"看着自己的老板由最初从事塑胶工业,转移做地产,及后再发展港口、通讯、石油等行业,每一门生意技术上的细节,他都能掌握得很清楚,洪小莲说这一点她是由衷的佩服李先生。

    "记得我初到长江时,有一次午饭后,我坐在自己的位看报,李先生突然走过来,看到我刚在看娱乐版,他说你看这些是浪费自己的精神时间,全无得益,又学不到什么,值得吗?我最初的反应是觉得自己在消闲,没有什么所谓。后来细心再想,他实在说得很对,从此我便很留意自己对时间的利用和分配。"洪小莲不只一次向记者说,若她跟的老板不是李嘉诚,今天她肯定会是另一个人。

    李先生说他除了小说以外什么书都看。文、史、哲、政、经、科学等都是现代企业家必须掌握的知识;他认为如果能跟随社会进步,甚至跑前一点,那么判断未来的能力会更加准确,李嘉诚的企业王国紧扣着香港的经济发展,或者更正确地说,是比香港的经济轨迹走前一步。

    1950年,他已经当了塑胶推销员五年,摸清了这个行业的运作;对于自己的工作能力,他更加满怀信心,所以决定创业,用五万元的资金在西环皇后大道西509号开办了长江塑胶厂。

    "年青时我表面谦虚,但其实内心很骄傲。为什么骄傲呢?因为同事们去玩的时候,我去求学问;看见他们每天保持原状,而自己的学问日渐提高,当我做生意时,我便警惕自己,如果有骄傲之心,总有一天会碰壁,所以我把公司命名"长江"--长江不择细流--不嫌弃细河流或是细的泉水,把它们都吸引过来,否则怎能汇成长江?"率直的李先生,连心底里所想的都亮了出来,他不说谁又会知道谦虚的外表原来藏有一颗骄傲的心。结果,他真的紧守着这个宗旨待人处事,这对他日后发展事业,奠下了很好的基础,因为公司无论发展得多大多远,他身边总不乏一班忠诚的员工为他卖力。

    如何让员工喜欢你?

    为李嘉诚工作了十四年的前和黄集团财务董事盛永能,告诉我他加入公司的经过,这位在70年代因工作关系而认识李先生的加拿大人说,他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一天,1984年7月的某一个星期五,晚上10时左右,他接到李先生从香港打来的电话,邀请他加入和黄工作,谈好工作性质和条件后李先生接着说:"星期一是你的生日,我在此预祝你生日快乐。"盛永能说这是他收到最好的一份生日礼物,不到两个星期,他便飞到香港在和黄上班,而且一直做到退休。

    李嘉诚说管理之道是知人善任,但不要忽略一个基本原则,那便是要让员工对公司有归属感,让他们喜欢你。"你对人好,人家便会对你好;做起事来心悦诚服,工作自然卖力。"具体来说应该怎样做呢?"人没有办法做到十全十美,但想到的便尽量去做。"以心比心,便是最佳管理之道。

    发展中不忘稳健稳健中不忘发展

    第一间长江塑胶厂的旧地,今天已成了一幢住宅大楼,连其后李嘉诚自资在北角英皇道兴建的第一座长江塑胶工业大厦,现在也成了一座商业楼宇和酒店的地盘,香港的工业在70年代已渐走下坡。而李嘉诚早在1957年开始涉足地产。

    从塑胶厂赚到的钱,他用了大部分来买地兴建工业大厦,其后再发展住宅楼宇。"看中地产的原因很简单,香港土地供应有限,外来移民却不断增加。过去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好,以五年作为一条界线,五年后楼价的最低都会比五年前的高价还要高。"

    李嘉诚在1972年将旗下的地产业务上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对香港地产的前景一片乐观。长江实业集团上市后不久,他已经着眼将公司的投资分散到其他业务,问他为什么有这样的安排,他开玩笑地说:"可能我看错了。"假若他单单从事地产这个行业,一切都会来得较简单,而他也可以赚到更多的利润,因为在过去二十多年,没有一个行业的利润是多于地产,但是李先生有自己的一套想法。"作为一间上市公司的负责人,我要为股东利益着想。地产以外,应该作多方面分散投资。当地产遇到低潮,或是以后土地供应增多,旧楼利润减少时,有其他行业的收入,公司所受到的影响会最少,这样做当然要付出更多精力,也较辛苦,因为五分钟前开一个会,五分钟后讨论的可能已经是另一种业务的会议,但我认为这一条路是正确的。"

    "发展中不忘稳健,稳健中不忘发展。"--骤听起来好像是放诸四海皆准的一句口号,但偏偏李先生却能将它持之以恒,作为他做生意的座右铭,而且实验证明,确是可行。

   70年代后期,李嘉诚接连收购了美资的永高公司,英资的青洲英坭及英资第二大洋行--和记黄埔;80年代中,再从置地手上买入香港电灯公司,至此,李的业务发展已经非常多元化,而且投资的地点也不再局限香港,那里有好的投资环境,李便到那里去,果真做到海阔天空任鸟飞。

    什么钱决不会赚?

    今天,李嘉诚的重点投资项目包括地产、港口、通讯、酒店、零售、基建和能源等七大项;投资地点遍及世界二十四个国家,不过,有一些生意套用李先生的话说是"多多钱给我赚我也不肯做,有一些地方是有钱赚他也不肯去赚。"近期印尼发生华人妇女大批被奸杀的事件,令他即时停止在当地要进行的一项投资计划;南非尚实行种族隔离政策时,他拒绝到该国投资。他说他选择投资地点,首要是当地的法律对投资者要有保障,而且还一定不能歧视中国人。

    "虽然处身滚滚红尘、唯利是图的社会当中,但是若能保留一点值得自傲的地方在内心处,人便可以生活得更有意义。"这一点做人原则,解释了李先生经常挂在口边的一句说话--"傲气不可有,傲骨不可无"

    在中国人的社会,从商绝非一件轻松的事,无论事业发展得多大、多么成功,还是有人以不屑的口吻看待商人,仿佛赚钱只是个人之事,与其他人无关,更遑论对社会有什么贡献,工作了大半个世纪,而且在自己岗位上有一定成就的李嘉诚,绝对有资格为"商人"说一句话。"根据汉司马迁所著的《货殖传》,商的作用是互通有无,当时他已经为商人受到的不公平对待抱不平,事实上若企业家有好的创意,有好的经营之道,能为国家创造财富,对社会的贡献绝不在他人之下。"

    谈起金钱,有一点我是很认同李先生的看法。我问对他来说,财富是什么一回事?他回答:"财富是可以令一个人的内心有安全感,但是超过某个金额之后,便没有太大意义,一个人所需要的安全感未至于要那么大。"我接着问:"那你还继续工作,累积更多的财富?"他说:"自己有多些财富时,骤然间想起要做些什么事,做些自己认为对其他人有意义的事,身边有钱,随时便可以去做,若想花钱才去赚钱,很难。"

    童年失学,父亲因病失救,是李嘉诚的憾事,当他的事业上轨道之后,他开始有规模地在教育和医疗作出贡献。根据有收据的记录,从70年代至今,他已捐出28亿元来资助香港和国内的教育发展、兴建医院和老人院等等,而且花的不光是金钱,还有人力、物力,单在汕头大学筹备期间,他特别在公司内成立了一个14人工作小组,全职负责汕头大学的工作。至今,他在长实集团的主席办公室内,也有一些职员是专门负责为他筹划捐钱的项目。金钱放在这个赫赫有名的企业家手里,便是要用得其所,花得有价值。

    向这个成功的企业家问成功之道,他严肃地开出条件--要勤力,要节俭(但李先生再三补充这节俭指的是要吝啬自己,不要吝啬别人)、有毅力、肯求知、要待人以诚、建立良好信誉。他说这其实是老生常谈,只要肯跟着去做,任何人都可达到不同程度的成功,甚至比他做得更好,听起来好像很简单,但说易行难。现在的年青人有谁可以每天工作十六小时之后,还要坚持学习?有谁愿意没有酬劳,但是仍然肯下班之后走到工厂去查看客户所订的货物是否如期生产?
 
 
文章录入:标哥    责任编辑:标哥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孔子教我们处理人际关系
    冯巩:生活中踏踏实实做人
    刘德华忆黃霑
    年轻时的激情是我最大的本钱
    名人如何编织关系网
    金庸的做人与处世
    袁隆平:直言快语话“桑麻”
    吴士宏:快人快语闯外企
    梁思成-“无齿之徒”
    郑少秋不忍女儿受骚扰 辅导女…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标网http://www.biaonet.cn/ © Copyright 2008
    站长: 神雕 网站QQ群: 57351740
    ICP许可证:粤ICP备110074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