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列表     ◆标网:知识富!◆  *标网:知识库http://www.biaonet.cn/*  [admin  2008年10月8日]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您现在的位置: 标网 >> 医药 >> GS认证 >> 正文
  中药学4          【字体:
中药学4
作者:医药编辑…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783    更新时间:2007/12/31    

根和根茎类药材,古人以二月、八月为佳,认为春初“津润始萌,未充枝叶,势力淳浓”,“至秋枝叶干枯,津润归流于下”,并指出“春宁宜早,秋宁宜晚”,这种认识是很正确的。因为早春及深秋时植物根或根茎中有效成分含量较高,此时采集则产量和质量也都较高,如天麻、苍术、葛根、桔梗、大黄、玉竹等。此外,也有少数例外的,如半夏、延胡索等则以夏季采收为宜。

树皮和根皮类通常在清明至夏至间(即春、夏时节)植物生长旺盛,植物体内浆液充沛时采集,则药性较强,疗效较高,并容易剥离,如黄柏、杜仲、厚朴等。但肉桂多在十月采收,此时油多易剥离。另有些植物根皮则以秋后采取为宜,如牡丹皮、地骨皮、苦楝根皮等。

中药材中还有部分动物类药材,因品种不同,采收时间和方法各异。其具体时间,以保证药效及容易获得为原则。如桑螵蛸应在三月中旬采收,过时则虫卵已孵化;驴皮应在冬至后剥取,其皮厚质佳;小昆虫等,应于数量较多的活动期捕捉,如斑蝥于夏秋季清晨露水未干时捕捉。

矿物类药材大多可随时采集。

 

第一节        炮制

 

炮制是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原药材进行一般修治整理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古代称为炮炙、修治、修事等。由于中药材大都是生药,在应用以前,应根据医疗、配方、制剂的不同要求,结合药材的自身特点,进行一定的加工处理,才能使其充分发挥疗效,符合治疗需要。因此,按照不同的药性和治疗要求而有多种炮制方法,有些药材的炮制还要加用适宜的辅料,并且注意操作技术和讲究火候,正如前人所说:“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性味反失。”炮制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药效,而少数毒性药和烈性药的合理炮制,更是确保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药物炮制法的应用与发展,已有悠久的历史,方法多样,内容丰富。

 

一、炮制的目的

 

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炮制目的;在炮制某一具体药物时,又往往具有几方面的目的。总的说来,炮制的目的,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烈性或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如附子、草乌、半夏、天南星等生用内服易于中毒,炮制后能降低毒性;巴豆泻下作用剧烈,宜去油取霜用;常山用酒炒可减轻其催吐的副作用等。

(二)、增强药物作用,提高临床疗效。在药物的炮制过程中,常常加入一些辅料。辅料可分为液体辅料和固体辅料两大类。添加辅料的目的各异,但主要用于增强药物的临床疗效,尤其是液体辅料,如蜂蜜、酒、姜汁、胆汁等,而且这些液体辅料本身就是药物,都具有重要的医疗作用,它们与被拌和的药物的某些作用之间,存在着协同配伍关系。如蜜炙百部,能增强润肺止咳功效;酒炒当归,能增强活血化瘀作用;醋炙玄胡,能增强入肝止痛作用;姜汁炙竹茹,止呕作用增强。不加辅料的炮制方法也能增强药物的作用,如明矾煅为枯矾,可增强燥湿、收敛作用;荆芥炒炭,能增强止血作用。

(三)、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能适应病情的需要。药物的某些性味功效,经过炮制处理后能在一定程度上发生性能和功效的改变,以适应不同的病情和体质。如地黄生用凉血,若制成熟地黄则性转微温而以补血见长;生姜煨熟,则能减缓其发散力,而增强温中之效;何首乌生用能泻下通便,制熟后则失去泻下作用而专补肝肾。另外,由于某一单味药物往往具有多种功效。这些互不相同的功效,有时不能适应于某一临床证情,如麻黄具有辛温发汗解表和平喘止咳等功效,对于风寒表实而兼咳喘者,可全面发挥其功效;对于热壅于肺,汗出而咳喘者,其温散发汗作用,显然不利于病情,若通过蜜炙后,则辛温发汗之力受到制约,而平喘止咳之力增强,宜用于喘咳之证。

(四)、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贮存和制剂。如一般饮片要切片;贝壳、种子、矿物类药物要粉碎处理,使有效成分易于溶出,并便于制成各种剂型;有些药物在贮藏前要烘焙、炒干等干燥处理,使其不易霉变或腐烂等。

(五)、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位,使药物纯净,才能用量准确,或利于服用。如一般药用植物的根和根茎当洗去泥沙,拣去杂质;枇杷叶要刷去毛;远志去心;海藻漂去咸味,以利于服用。

二、炮制的方法

炮制的方法是历代逐渐发展和充实起来的,现代的炮制方法在古代炮制经验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改进,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可分为五大类型。

(一)、修治

1.纯净处理:采用挑、拣、簸、筛、刮、刷等方法,去掉灰屑、杂质及非药用部分,使药物清洁纯净。如枇杷叶刷除背面的绒毛,刮去肉桂、厚朴的外层粗皮等。

2.粉碎处理:采用捣、碾、镑、锉等方法,使药物粉碎,以符合制剂和其他炮制法的要求。如牡蛎捣碎易于煎煮,川贝母碾粉便于吞服,羚羊角镑成薄片,则易于煎出。

3.切制处理:采用切、铡的方法,把药物切制成一定的规格,便于进行其他炮制,也利于干燥、贮藏和调剂时称量。根据药材的性质和医疗需要,切片有很多规格。如天麻、槟榔要切成薄片,泽泻、白术宜切厚片,黄芪宜切斜片,白芍、甘草宜切圆片,肉桂、厚朴宜切圆盘片,枇杷叶宜切丝,麻黄切段,茯苓、葛根应切块等。

(二)水制

用水或其他液体辅料处理药材的方法称为水制法。水制的目的主要是清洁药物、软化药材、调整药性。常用的有洗、淋、泡、漂、浸、润、水飞等。

1.洗:将药材放入清水中,快速洗涤,除去上浮杂物及下沉脏物,及时捞出晒干备用。除少数易溶,或不易干燥的花、叶、果及肉类药材外,大多需要淘洗。

2.淋:将不宜浸泡的药材,用少量清水浇洒喷淋,使其清洁和软化。

3.泡:将质地坚硬的药材,在保证其药效的原则下,放入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使其变软。

4.润:又称闷或伏。根据药材质地的软硬,加工时的气温、工具,用淋润、洗润、泡润、浸润、晾润、盖润、伏润、露润、包润、复润、双润等多种方法,使清水或其他液体辅料徐徐入内,在不损失或少损失药效的前提下,使药材软化,便于切制饮片。如淋润荆芥,泡润槟榔,酒洗润当归,姜汁浸润厚朴,伏润天麻,盖润大黄等。

5.漂:将药物置宽水或长流水中浸渍一段时间,并反复换水,以去掉腥味、盐分及毒性成分的方法。如将昆布、海藻、盐附子漂去盐分,紫河车漂去腥味等。

6.水飞:系借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的方法。将不溶于水的药材粉碎后置乳钵或碾槽内加水共研,大量生产则用球磨机研磨,再加入多量的水搅拌,较粗的粉粒即下沉,细粉混悬于水中,倾出;粗粒再飞再研,倾出的混悬液沉淀后,分出,干燥即成极细粉末。此法所制粉末既细,又减少了研磨中粉末的飞扬损失。常用于矿物药、贝壳类药物的制粉。如飞朱砂、飞炉甘石、飞雄黄。

(三)、火制

用火加热处理药材的方法称火制法,是使用最为广泛的炮制方法。常用的火制法有炒、炙、煅、煨、烘焙等。

1.炒:有炒黄、炒焦、炒炭等程度不同的清炒法。用文火炒至药物表面微黄称炒黄;用武火炒至药材表面焦黄或焦褐色,内部颜色加深,并有焦香气者称炒焦;用武火炒至药材表面焦黑,部分炭化,内部焦黄,但又保留药材固有气味(即存性)者称炒炭。炒黄、炒焦使药物易于粉碎加工,并缓和药性。种子类药物炒后煎煮时有效成分易于溶出。炒炭能缓和药物的烈性、副作用,或增强其收敛止血的功效。除清炒法外,还可拌固体辅料如土炒、米炒、麸炒,可减少药物的刺激性,增强疗效,如土炒白术、麸炒枳壳、米炒斑蝥等。与砂或滑石、蛤粉同炒的方法习称烫,药物受热均匀酥脆,易于煎出有效成分或便于服用,如砂炒穿山甲、蛤粉炒阿胶等。

2.炙:将药材与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材内部,以改变药性,增强疗效或减少副作用的炮制方法称为炙。通常使用的液体辅料有蜜、酒、醋、姜汁、盐水等。如蜜炙黄芪,可增强补中益气的作用;蜜炙百部,可增强润肺止咳作用;酒炙川芎,可增强活血之功;醋炙香附,可增强疏肝止痛之效;盐炙杜仲,可增强补肾功能;酒炙常山,可减轻催吐作用。

3.煅:将药材直接或间接用猛火煅烧,使质地松脆,易于粉碎,充分发挥疗效。其中直接放明火上或容器内而不密闭加热者,称为明煅,坚硬的矿物药或贝壳类多用明煅法,如紫石英、海蛤壳等。将药材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煅烧者,称为密闭煅或焖煅,多用于质地轻松,可炭化的药材,如煅血余炭、煅棕榈炭等,以增强止血作用。

4.煨:将药材包裹于湿面粉、湿纸中,放入热火灰中加热,或用草纸与饮片隔层分放加热的方法,称为煨法。此法可减轻药物的烈性或毒副作用。其中以面糊包裹者,称为面裹煨;以湿草纸包裹者,称纸裹煨;经草纸分层隔开者,称隔纸煨;将药材直接埋在火灰中,使其高热发泡者,称为直接煨。如煨生姜、煨甘遂、煨肉豆蔻等。

5.烘焙:将药物用微火加热,使之干燥的方法叫烘焙。

(四)、水火共制

常见的水火共制包括蒸、煮、  、淬等。

    1.煮:是用清水或液体辅料与药物共同加热的方法。如醋煮芫花可减低毒性,酒煮黄芩可增强清肺热的功效。

2.蒸:是利用水蒸气或隔水加热药物的方法。不加辅料者,称为清蒸;加辅料者,称为辅料蒸。加热的时间,视炮制的目的而定。如改变药物性味功效者,宜久蒸或反复蒸晒,如蒸制熟地、何首乌;为使药材软化,以便于切制者,以变软透心为度,如蒸茯苓;为便于干燥或杀死虫卵,以利于保存者,加热蒸至“园气”,即可取出晒干,如蒸银杏、桑螵蛸。

3  :是将药物快速放入沸水中短暂潦过,立即取出的方法。常用于种子类药物的去皮和肉质多汁药物的干燥处理,如  杏仁、桃仁以去皮;  马齿苋、天门冬以便于晒干贮存。

4.淬:是将药物煅烧红后,迅速投入冷水或液体辅料中,使其酥脆的方法。淬后不仅易于粉碎,且辅料被其吸收,可发挥预期疗效。如醋淬自然铜、鳖甲。

(五)、其他制法

常用的有制霜、发酵、发芽等。

1.制霜:种子类药材压榨去油或矿物药材重结晶后的制品,称为霜。其相应的炮制方法称为制霜。如巴豆霜,去油以降低毒性。

2.发酵:将药材与辅料拌和,置一定的湿度和温度下,利用霉菌使其发泡、生霉,并改变原药的药性,以生产新药的方法,称为发酵法。如神曲、淡豆豉。

3.发芽:将具有发芽能力的种子药材用水浸泡后,经常保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使其萌发幼芽,称为发芽。如谷芽。

 

                                                                                                          

第二节         制剂

 

制剂是根据中医临床用药要求和中药药材的性质,以及生产、贮藏、运输、携带与服用等方面的需要,将中药制备成适宜的剂型,并指导合理应用。

药物与剂型之间,药物本身的疗效是主要的,而剂型对发挥疗效,在一定条件下也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临床应用药物过程中,应十分注意选择适当的剂型,以更好地发挥药物的疗效。

 

一、制剂的目的

 

中药制剂的目的,不外以下两点:

一是适应医疗需要。因病有缓急,证有表里,须因病施治,对症下药,所以对剂型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如梁·陶弘景曾指出:“疾有宜服丸者、宜服散者、宜服汤者、宜服酒者、宜服膏者,亦兼参用所病之源以为其制耳。”

二是更好地发挥药物的疗效。药物的性质也是决定剂型的主要因素。如《神农本草经》序例中记载:“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煎者、宜酒渍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

以上两段精辟的论述,告诉我们欲将药物制成适宜的剂型,第一要适合医疗、预防和诊断的需要;第二要适合药物本身性质的要求。例如治疗急性病,为使药效迅速,宜用汤剂、气雾剂、注射剂等剂型;有些疾病则需要药物的持久或延缓作用,可用丸剂、膏剂、缓释片剂、混悬型注射液或其他长效制剂。另外,为了适应给药部位的特点和治疗需要,也要选用不同的剂型。如皮肤疾患一般可选用硬膏、软膏、糊剂、涂膜剂等;而对某些腔道疾患,如痔疮、溃疡、瘘管等则用栓剂、膜剂、条剂等为宜。

 

二、剂型的分类

 

药物剂型的分类方法目前有以下几种:

(一)、按物态分类

按剂型的物态,将其分为气体、液体、半固体和固体等类。气体剂型如气雾剂、吸入剂等;液体剂型如汤剂、合剂、酊剂、酒剂、露剂、注射剂等;半固体剂型如外用膏剂、内服膏滋、糊剂等;固体剂型如散剂、冲剂、丸剂、片剂、胶囊剂等。

(二)、按制法分类

按剂型的制备方法,将主要工序采用相同方法的剂型归为一类。例如汤剂、酒剂、酊剂、流浸膏与浸膏剂等,均采用浸出方法制备,因而归纳为“浸出制剂”;注射液、滴眼液、口服安瓿等均采用灭菌或无菌操作法制备,故统称为“无菌制剂”等等。

(三)、按给药途径和方法分类

将采用同一给药途径和方法的剂型列为一类,一般可将剂型分为如下几类:

经胃肠道给药:有汤剂、合剂、糖浆剂、内服膏剂、散剂、冲剂、丸剂、片剂、胶囊剂以及经直肠给药的栓剂、灌肠剂等。

不经胃肠道给药的可分为以下几类:

注射给药的有皮内、皮下、肌肉、静脉以及穴位注射液等。

皮肤给药的有软膏剂、膏药、橡皮膏、糊剂、搽剂、洗剂、涂膜剂、离子透入剂等。

粘膜给药的有滴眼剂、滴鼻剂、含漱剂、吹入剂、栓剂、膜剂及含化丸剂或片剂等。

呼吸道给药的有吸入剂、气雾剂、烟剂等。

(四)、按分散系统分类

按剂型的物理化学内在分散特性分类,分为气体、固体及液体分散体剂型三类。

气体分散体剂型如气雾剂等。

液体分散体剂型又分为四类:真溶液类,如露剂和水剂、溶液剂、甘油剂等;胶体溶液类,如胶浆剂、涂膜剂等;乳浊液类,如乳剂、部分搽剂等;混悬液类,如混悬剂、合剂、洗剂等。

固体分散体剂型,如散剂、冲剂、片剂、丸剂等。

 

三、常用剂型

 

中药制剂的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以“丸散膏丹”作为代表,习称“传统制剂”。传统制剂多用复方,是历代医药学家从长期的医药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经验积累。

我国应用最早、最广泛的剂型是汤剂。汤剂能适应中医辨证施治,随症加减的原则。具有制备简单易行,溶媒来源广,吸收快,能迅速发挥疗效,无刺激性及副作用,而且能充分发挥中医方剂中各药物的配伍作用。

丸剂是在汤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历代中医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而且品种繁多、制备精巧的一大类剂型。丸剂服后在胃肠道崩解缓慢,逐渐释放药物,作用持久,对毒、剧、刺激性药物可延缓吸收,减弱毒性和不良反应。

外用膏剂在我国的应用甚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疏砭之,涂以豕膏”的记载。此类制剂广泛应用于皮肤科与外科等,有的对皮肤起保护作用,有的对皮肤或粘膜起局部治疗作用,也有的透过皮肤或粘膜起全身治疗作用。

丹剂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特点是用量少,药效确切,但毒性较强,一般只可外用,不能内服。

 

我国的传统剂型是丰富多彩的,而且疗效肯定,制备简便。近年来,在继承发扬传统剂型的基础上,不断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创制了若干传统制剂的改进剂型和一些新剂型。

片剂是在丸剂使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我国《药典》所收载的制剂中,约占1/3以上,目前已成为品种多、产量大、用途广、使用方便、质量稳定的剂型之一。

注射剂的出现比较晚,由于注射剂可以从皮内、皮下、肌肉、穴位、静脉等部位给药,为很多药物发挥药效,开辟了新途径。该剂型药效迅速,作用可靠,对于不宜口服的药物、不宜口服给药的患者尤其适用。但注射剂给药不方便,制备过程较复杂,对于口服效果好的药物,就不一定制成注射剂。

随着医药科学的迅速发展,一些中药制剂新工艺、新品种或新剂型已不断涌现。在口服剂型方面如浓缩丸剂、肠溶胶丸、糖丸、膜剂、泡腾片、缓释片等;皮肤及粘膜用药方面如涂膜剂、栓剂、海绵剂、熨剂、气雾剂等;注射用药方面如油注射剂、粉针剂、注射用乳剂等。大多数现代剂型均已用于中药剂型的制备。

 

【复习思索题】

*1.中药炮制目的有哪些?举例说明。

 
文章录入:标哥    责任编辑:标哥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GSP应知应会培训教材---2
    GSP应知应会培训教材---1
    药名方名成妙对
    中药单味药制剂所用药材名录
    中药功效表
    XXXX医药集团员工手册-2
    XXXX医药集团员工手册-1
    XXXX医药集团员工手册-目 录…
    十八反十九畏
    中药学26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标网http://www.biaonet.cn/ © Copyright 2008
    站长: 神雕 网站QQ群: 57351740
    ICP许可证:粤ICP备11007404号